第334节(2 / 2)

檀郎 海青拿天鹅 2211 字 5天前

我才伸个懒腰,忽而又想起昨夜秦王的话,盯着幔帐发了好一会的呆。

待我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洗漱好,又用了些早膳,走到王府前堂去的时候,不出意料,秦王早已经端坐在上首。他正与一众幕僚议事,面色如常,精神抖擞,全然没有了昨夜生过病的样子。

我进来的时候,他的目光瞥了瞥我,收回,继续与众人议事。

他们说的是安置雒阳周边流民的事。天下动荡之处,并不止雒阳,中原及中原以外的地方,如长沙王一般有心争雄的诸侯不少,大大小小战事不断,也因此生出了许多流民。加上大乱之前因天灾**而生出的大批流民,雒阳城内,加上周围各郡,已经聚集了数十万。这些人拖家带口四处流浪,只有不到一成的人尚可四处找些零活干,更多的人是往各处城乡或寺院乞讨为生,再坏的,便是落草为寇打家劫舍。

各郡长久以来,对流民无可奈何,到了当下更是倍加棘手。秦王夺得雒阳之后,来幕府中陈情的人络绎不绝,此事已经成了秦王当政的头等大事。

众人商议了好一会,商议不下,秦王让他们先散了,留下谢浚和我。

“此事,你们二位怎么看?”他直截了当地问。

谢浚道:“各郡皆有将流民遣回原籍之意,可这般想法不实在。雒阳城中的流民亦人满为患,无力收纳。依臣看,仍要以屯田之法安顿。京畿这些年损失了不少人口,多有无人耕种的荒地,分与流民屯田,可似辽东一般,一来充裕粮草,而来补充兵员。”

秦王颔首,道:“孤亦有此意。可京畿虽有荒地,却皆是有主,若要安置流民,还须先征地。”

谢浚叹口气,苦笑:“只怕这些豪强不愿把地让出来。”

秦王随即目光瞥向了我。

我笑了笑:“此事好办。殿下可还记得先帝时,元初曾提议在司州清查人口户籍,无论士庶,各户以人头纳税。”

秦王颔首:“记得。不过先帝未允许。”

我说:“文皇帝时,还曾颁布过一道诏令。司州按井田古制,无论士庶,每户以人头五亩为限,超出便是僭越,划为公田。”

秦王和谢浚的脸上都露出讶色。

谢浚道:“文皇帝确有过此令,乃是因司州土地兼并日甚,不过此令虽颁下,最后也不了了之。”

我说:“既然已经颁下,便是圣诏。殿下可先清查户籍,而后再重颁此令,将空余田土安置流民。”

谢浚看着我,片刻,目光深远:“霓生,你是要我等将豪族士绅都得罪了。”

“得罪又如何?”我说,“天下是天下人的,那些豪族与百姓相较,乃九牛一毛。”说罢,我看着秦王:“当下京畿新定,百业待兴,豪族高门经受过一番动乱血洗,元气大伤,正是羸弱。殿下若不趁此时拳脚,便失了先机,等豪族高门缓过气来,殿下想再动手,只怕再费气力也难了。”

秦王沉吟,没有言语。

这时,冯旦忽而走到堂上来,向秦王一礼。

“殿下,”他说,“董贵嫔来了。”

第326章 猜疑(下)

董贵嫔突如其来, 众人皆诧异。

秦王闻得此事之后, 旋即从案前起身, 迎出门去。

还未出院子, 董贵嫔已经扶着老宫人的手, 走了进来。

众人忙上前行礼。

“我听闻你昨夜又烧热了,便赶来看看。”董贵嫔看着秦王,“你现下觉得如何?”

秦王微笑:“儿已安好, 母亲不必挂念。”

董贵嫔细看他神色, 大约觉得果真无事了,眉间松下来。

“你昨日又去营中骑马了?”董贵嫔叹口气, “我早叮嘱过你,你大病新愈, 切不可掉以轻心, 须得好好静养一阵。你偏偏不听,总这般逞能,再大病一场如何是好?”

秦王道:“昨日是儿不慎,不过母亲宽心便是, 有云霓生在,断不会有碍。”

我在一旁听着, 不由瘪了瘪唇角。

这秦王也不知是不识眼色还是故意, 董贵嫔早在他面前表示过不喜欢我,还不知死活地特地提我。

果然,董贵嫔闻言,将目光看向我。

“哦, ”她的声音不辨喜怒,“云霓生也在。”

我只得行了礼。

董贵嫔没对我多加理会,秦王看我一眼,搀着她,往堂上而去。

见他们母子和乐的模样,我知道自己在跟前不讨好,便懒得凑这等热闹。趁着无人注意,我从一旁溜开。

不料没走几步,我听到有人在背后唤我,转头看,是谢浚。

“霓生,”他走过来,道,“你去何处?”

我信口编道;“我还未用早膳,去找些吃的。”

谢浚微笑:“我正好也不曾用,一道用膳如何?”

我讶然,谢浚却吩咐旁边的内侍去准备早膳,摆到旁边院子的堂上去。

见他如此,我也只好从命,跟着他前行。

鉴于谢浚每次找我,都是有话要跟我说。我心中猜测着,不知他是要问方才商议的政务,还是又像上次一样,警告我不要有贰心。

“昨夜,是你为大王治病?”他问。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