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 / 2)

庶长子 邈邈一黍 2485 字 1个月前

魏时这会儿信心也比刚来的时候足了,师伯明显就是行家,而且瞧这意思,还想亲自在户部推行这样的方法。

沈涛压根就没想过要收徒,但今儿确实是动心思了,跟擅长算学的人在一起讨论记账方法,这感觉太……爽快了。

一点就通,一说即透,可比户部那两个侍郎在这方面机灵多了。

关键是,魏时在这方面的天赋,让他觉得自己就好像是在看昙花开放,太让人激动了。

新意,脑子里好像有很多新的想法,乍听起来,还有些奇怪,因为从来就没有过,但是仔细想想,又确实有其中的道理。

当然有时候,魏时自己都没法解释,没办法自圆其说,但是能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和概念来,哪怕是模糊的,就已经足够让人欣喜的了,剩下的那些自然可以慢慢验证。

沈涛相信,如果是自家弟弟听见同样的话,压根就没这个感觉,必然捕捉不到这些有用的信息,听了也是白听。

看明珠投暗是什么心情,他现在算是体会到了,这么一个算学天才,一个最适合去户部任职的学生,拜到他弟弟名下,真的是浪费了。

沈涛在心里头叹惋自己下手晚了。

终于把这表格记账和阿拉伯数字的问题交流完了,魏时松了口气,离开沈府时的心情,相当的迫不及待。

幸亏他不是师伯的学生,不然的话,老底儿现在应该都给掀没了。

他上哪儿跟师伯解释那些定理是怎么来的,多说多错,根本就圆不过来。

下次见了师伯,还真得少说点。

——

把事情交给行家,魏时也没彻底放下心来,反而更紧张了。

这跟‘直达圣听’也差不多了吧,帮他走这么一遭的可是户部尚书。

而他提出来的这东西,直接就在圣上那里挂了钩。

想想还是挺不可思议的,万一到时候圣上召见,他可不能出差错。

魏时抽出时间来,把进宫面圣的礼节恶补了一番,自己私底下又偷摸的练了练。

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

圣上压根就没有要召见他,连封圣旨也没有,只是给了一道口谕,外加一千两黄金。

皇上口谕,赏一千两黄金,以兹鼓励。

这口谕是师伯传的,黄金也是直接送到了师伯府上。

要不是这年头假传圣旨是株连的大罪,他都怀疑,这些黄金是不是师伯从自己私库里拿的。

还真有一种花钱买断的感觉。

在本朝,一两黄金大概可以换十三两的银子,一千两黄金,就是一万三千两白银。

王爷一年的俸禄也就才一万两而已,当然除了银子之外,俸禄还包括粮食和各种供给。

“皇上虽然没召见你,也没特意发一道赏赐的圣旨,但是这些金子都是从国库里拿的,瞒不过别人,也不需要瞒着,这就相当于是提前进入了朝廷官员的眼里,从此之后你小子就算是挂上号了。”沈涛解释道。

比起实实在在的一千两黄金,这背后的意义才是更重要的。

当今大方的时候是真大方,小气的时候,那也是真小气,从来都不赏赐无功之人。

有这么一道赏赐在,不仅仅是在朝臣那里挂了号,更重要的是在皇上那里挂了号。

朝廷这么多官员,刚刚入朝的六七品小官,哪怕是状元,几年做不出成绩来的话,都有可能被忘到一边去。

但魏时就不一样了,皇上已经决定在整个朝廷推行这种记账方法了,以后看见各个衙门的账目,总有几回是能想起这记账方法的发明人吧。

对沈涛来说,这事儿于他,也大有益处,户部事关全国财政,这里的记账方法轻易是不能改的,所以就算是要在整个朝廷都推行,也不能先动户部。

等别的部门都推行的差不多了,卓有成效,没什么问题了,才能动户部。

这样一来,最起码有一两年的时间,户部的记账方法是不能改的,而到改的时候,必须得由他这个老户部尚书坐镇才行。

这样算起来,他最起码还要在户部待三年,甚至四年。

这对依然想坚守在岗位上的沈涛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益处了。

沈涛有一点没跟魏时提起,他在圣上面前,大赞了魏时在算学上的能力和天赋,很是适合在户部当差。

依着圣上人尽其用的习惯,魏时很可能在殿试之后就被安排进户部,那应该还得有一年多,接近两年的时间,到时候他还能带一带。

至于自家弟弟,少说还能在工部干上十几年呢,就不用这么着急把看家本领教给学生了。

他没直接把人抢走做自己的学生,就已经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了。

毕竟是一千两黄金呢,哪怕是在城内,沈涛还是派了十多个家丁,把人和金子一块儿护送回魏府。

第57章 二更

魏时算是感受到皇家出手有多阔绰了,一千两黄金,真要是等他入了仕途之后,一辈子的俸禄加起来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

未来的事儿暂且不提,备考这两年,总是没有问题了,他就不信,一千两黄金花不了两年。

管家的是夫人,魏时把名下的产业都交给夫人了,这些赏赐得来的黄金自然也不例外。

说实在的,魏时这段时间也已经意识到了,现在住的这套宅子太小了,小舅子挤在前院住,府里的很多下人都是早上来晚上走,因为下人房根本就住不开。

有了金子之后,按理来说,这头一件事情就应该是换处大点的宅子,毕竟现在也换得起了。

但礼记有云,父母在,无私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