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1 / 2)

应钟书容的要求, 她对梁国那边更加关注了一点。

苏明若这时候倒是知道在南阁待过的好处了, 她在南阁有熟人, 很多并不是很机密的消息,只需要打声招呼,下回就可以被送到案头,完全不必自己去打听那么麻烦。

不过详细的消息倒是解答了他们上回那个梁帝到底咋死的疑惑。

燕国这次攻打梁国也是两路大将, 一个算是苏穆的老熟人唐剑鸣, 另一个是苏明若的老熟人陈玄。

不过这一点他们之前就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回陈玄不仅作为一方主将领兵,而且兵力不少。

之前江岸青就说, 这次杨煜能把陈玄再次送上一线战场已经十分难得了, 如果再想叫他做个有实权的将军,手握重兵且有相当的话语权的话, 这就是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刚开始的时候,谢容和江岸青对陈玄出现在第一线的判断都是,杨煜这回是让他消除上次事件的影响的, 这回他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辅助唐剑鸣,然后顺带着捞点功劳才对。

……毕竟, 陈玄经过上次的打击,如今应该没有太多实力才对。

哪知道现在看到了详细的情报才明白, 陈玄不仅仅是有实力,而且是相当有实力。

他确实要解决上次的问题,但却不是依靠唐剑鸣。

于是这回陈玄打梁国的时候就特别凶……他比唐剑鸣凶多了!

更倒霉的是, 由于上回陈玄遇上了苏穆和白书月两人,这两人联手反而对比显得陈玄并无太大本事,于是这回梁国也没太过在意陈玄。

即使作为主将的邓灵彰在开战后不久就对梁帝说陈玄那边恐怕不同寻常,要求梁帝增兵压制陈玄。

然并卵,梁帝不信他!

邓灵彰上书数次梁帝都是一副我不听我不听的架势,最后邓灵彰没办法只好找上范玉泉。

可这回范玉泉的任务是总督后方,他虽然也尽力关注陈玄,但到底能做的事情有限。

邓灵彰那边也是难办,唐剑鸣怎么说也是燕国名将,并不容易对付,何况燕国和梁国比起来,至少人家燕帝在打仗的事情上很靠谱啊!

两相比较之下,能够与唐剑鸣相持不下已经牵扯了邓灵彰太多的精力了。

于是最后陈玄连下梁国十七城,这消息传回燕国之后燕帝大笑着要赏,传到梁国……梁帝懵逼了。

玉川之战过后,除了苏穆,还从未有人一次性给予梁国如此大的损失。

……如果真的是苏穆的话,那倒还好了。

毕竟苏穆之名天下皆知,梁帝听到苏穆来了,大约也就做好了打败仗的准备了,可陈玄是谁呀?

梁帝表示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年纪又大了,原本身子骨就说不上硬朗,这回再刺激一下,顿时就病了。

最后梁帝躺在病床上严令邓灵彰把丢掉的城池夺回来!

邓灵彰接到消息的时候是很想翻个白眼的,心说我要的是增兵十万,你特么就给我增兵三万……就算我反击成功,这点军队还不够我分开布防的呢,打个蛋啊!

于是邓灵彰死活不干,他只是对陈玄一线严加布防,让陈玄不得寸进而已。

按理说邓灵彰这布局不算错,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比起进攻当然是依靠后方的城池和各大防御工事固守比较好啊。

这里毕竟是梁国,燕军虽强却不能全然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自己稳住脚步,日后自然能够得到机会。

可梁帝不信这话。

梁帝和建武帝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建武帝说我不懂,那我就听懂的人怎么说吧,于是他将前线战事全权托付给苏穆之类的将领。

而梁帝……他越是不懂越要跟着掺合,还一定要插手指挥,并且要人家听他的。

邓灵彰不听他的,于是他就又给范玉泉施加压力,最后将徐怀派上了前线和陈玄干架。

苏明若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就开始心疼徐怀了。

梁军总体质量就低于燕军,此时燕军不仅人数多,而且连下十七城这样的大胜也让燕军士气高昂,反倒是梁军士气不振。

在这种情况下兵力还不充足的反攻会打出什么结果简直是不用想也知道了。

最后徐怀不仅没能把丢掉的城池再拿回来,反而又丢了两座。

可苏明若看着详细的战报,觉得这实在不是徐怀的错。

徐怀已经很努力了啊!

应该说徐怀这一战压根没有犯错,单纯从行动过程来分析的话,徐怀已经打得很好了,并且他真的没有犯错!

他之所以输掉,这已经不是将领又或者指挥层面的问题了,而是其他不在徐怀控制范围内,且徐怀本人也无能为力的事情。

在陈玄大军突破防线之后,居然只是丢掉了两座城池就再次稳固了战线,让陈玄前进的步伐停下,苏明若觉得徐怀在后期补救的处理上十分可圈可点,甚至有好几手相当漂亮。

就算是江岸青也多次赞扬徐怀后期稳固防线做的简直精彩,可以当做范本写进兵书里了。

而且,这肯定也让想要高歌猛进的陈玄憋了口气,难受的很。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梁帝不信这个。

明明这是他硬逼着徐怀打的一仗,出问题之后他压根不接受满朝文武的‘徐怀将军已经很努力了!’这样的解释,他只知道徐怀打输了,还再次丢了两座城池。

在下令将徐怀撤职叫他滚回后方的同时,梁帝也成功的又气了自己一回。

大约也是看出此战梁国药丸,梁帝本就病着,这回绝望之下病情不要说没有好转,反而一再加重,最后终于没撑住死掉了。

接下来就是梁太子上位,然后在登基大典上太过激动又晕了的事情。

总之,目前新任的梁帝才三十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