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皇商千金 鱼丸和粗面 3058 字 1个月前

“沈家全家都是黑心肝的,没必要为了他们的炭把自己弄进大牢。咱们且等等,胡老爷肯定能弄到炭来救咱们。”

听到胡九龄名号,大多数人冷静下来,连说要打劫的几人也放下拳头。

谁知沈家下人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放下推炭的平板车,沈家下人面露不屑:“青城地处江南,几时能用到点炭。莫说是青城,连整个州府就只兵营存了那么一点。而那些如今全被我们老爷花大价钱买了过来。就算胡老爷手眼通天,现从产地弄,等一路运到青城,耽搁个十天半个月,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诸位家中也有在州府当兵丁的,不信可以自己问,要整个州内还有炭,我把头砍下来给你们当球踢。”

说完沈家下人昂首挺胸,神色傲然地看着面前这些人。前几日因为自家姑娘之事,连带下人都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偶尔出来采购都得受人指指点点。这才多久,风水轮流转,想到这那下人越发得意。

“我儿子在州府当兵,昨日归家时衣裳上便全是黑炭,他说好像那会州里所有的炭都在装船,算算时间船行一夜,一大早刚好到青城。”

随着有人开口,连带着好几个家中有人当兵的人家都证实此事。

州府少数的炭都被沈家捏在手里,只此一家,想要熬过这场倒春寒,只能从他们手里高价买,不然就等着蚕全被冻死。

“冻死就冻死,不就一波蚕,死了就死了。”有人耿着脖子气咻咻道。

“大叔这样说就不对了,打过完年就开始忙活,足足弄了这么久,哪能眼睁睁看着没收成。不管赚多赚少,总之别跟银子过不去,对不对?”沈家下人劝道。

有骨气的人毕竟是少数,正如沈家下人所言,绝大多数人不会跟银子过不去。

“可现在炭卖这么贵,也等于白忙活。”

“大家别急,我们老爷之所以把价钱定这么高,也是因为买炭时本身就花了大价钱。因为前面一些事,大家可能对我们老爷有所误解,实际上这些年来,沈家可骗过青城百姓丁点银子?”

“怎么没骗过,在沈家买的布摸起来厚,洗两遍后那叫一个薄,做尿布都嫌稀。”

当众被打脸,沈家下人自信的表情出现些许皲裂。

见此另一个上了年岁、稍显稳重的下人忙开口:“好了,过去的事谁对谁错,计较起来也没用,咱们只看眼下。来时我们老爷便说过,这批炭进价高,卖得太贵大家可能接受不了,所以便想了个法子,用生丝来折抵炭钱。”

“怎么个折抵法?”

“各家按养蚕的张数领炭,等过几日蚕结茧后,出来的生丝三七开。”

“只要三成?那还可以。”

“不,我们要七成。”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七成,这心还能再黑点?”

“对啊,还要白搭那么多功夫。现在天冷,屋后的桑树叶子也老不见长出来,还要再从胡家那边拿桑叶,再去一成买桑叶的钱,算起来跟不赚没什么两样。”

算来算去还是不赚,围在炭车周围的百姓纷纷摇头。

“你这是在耍我们?”方才激动的几人这会撸起袖子,握紧拳头眼见着要朝沈家下人面门冲去。

“且慢,大家听我说完,养蚕的桑叶由我们沈家出,跟炭一样,按照蚕的张数发下去。”

“你们炭从哪来?”挥着拳头的几人问出所有人心声,整个青城都知道,倒春寒时候还有多余桑叶的,无非就是作用城中最为肥沃千亩良田的胡家。

“沈家姑娘几次三番害胡家姑娘,胡老爷岂会把桑叶给你们。”

“我们老爷自有法子,几位若是不信,自可离开。反正这炭本来就不够分的,少几个人我们也不介意。”

沈家下人的高姿态反倒震住了大多数百姓,若是真白给桑叶,算起来还能赚一成。忙活了两个月,能赚点总比颗粒无收要好。

“可先前我们与胡家有过协议,这批生丝要卖给他们。再卖给别家,肯定要赔胡家银子。”

“这笔银子,我们沈家会帮忙出。”

身后蚕室内一点点死亡的蚕虫让他们变得急躁,没再多想,大多数人选择重新签订契书,从沈家下人手中领过炭。

一直呆在码头上,亲眼看着最后一车炭拉出去,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从官家手中接过厚厚一摞新契书,揣在怀里沈金山急忙赶往乡下。

胡家的千亩桑林边,亲眼目睹他一车车还带着露水的鲜嫩桑叶被沈家下人运往青城四面八方时,他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宋兄,这个你收着。”自怀中掏出一张大额银票,在宋冠生眼前晃晃,他笑着塞到他袖中。

拍拍他肩膀,上马车的沈金山面露嘲讽。还以为真是个老实忠厚的,没想到出这么点事就背弃胡家。

胡九龄啊胡九龄,我沈金山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你还这个老狐狸,老老实实做本分买卖,竟然比我机关算尽赚得还要多。可这次,你注定要跌个大跟头,并且永远都爬不起来,我盼着等会你听到消息时的表情。

“去胡家。”

吩咐完车夫,心情愉悦之下他直接哼起了小曲。

在沈金山清早忙碌的同时,浮曲阁一楼开阔的空间内,坐在羊绒毯上烤着地火龙,阿瑶正在与少年商议明日征募军饷宴会的布置。

上午是空海大师的课,本来这课该在昨日,可昨日青林书院出了件大事——先前一直教她的女师傅要入书院为夫子。这事还要从她的拜师仪式说起,在她要求下,那日书院师长以及各位同窗都被邀请过来,女师傅也一道过来。因为是她邀请来的,几桌席面靠前不说、彼此挨得也很近。因为沈家掺和,那日发生许多事,惊讶之下女师傅问道书院同窗,同窗也向女师傅打听她的事,一来二去大家彼此熟悉起来。

一个人学问好与坏,完全能从日常谈吐中寻找到蛛丝马迹,交谈之间顾山长觉得女师傅学问很不错。大夏男女大防虽不如前朝重,但找个女师傅给女学姑娘们授课,总比男师傅要方便很多。两相结合,顾山长便起了心思,诚邀她来青林书院。

青林书院乃是青城最好的书院,女师傅很痛快地答应了。收拾好行装,没两日她便搬进了书院,而又过了一日,也就是昨日,她正式开始给女学诸人讲课。

先前阿瑶就想着书院的课不能落下,昨日女师傅首次讲学,兼之有顾山长的课,她临时决定过去听一日。

与头一次去时相同的是,这次她的到来依旧引起了很大轰动,马车停在书院门边,所有人都不自觉给她上路,然后瞪大眼看着她从马车上下来。

直肠子的苏小乔直接跑上来问道:“阿瑶,你都已经有那么两位名满天下的师傅了,为什么还要来书院。”

“因为我舍不得大家。而且从书院中,能学到很多在家中学不到的东西。”

人的地位改变后,很多时候别人看她的想法也会随之改变。比如穷人穿麻布衣是因为穿不起细棉布,但富人穿麻布衣那肯定是为了布料透气、舒坦。如今阿瑶几天才来一次书院,那些日日早起来书院的人,却丝毫没有她初入书院便逢空海大师讲学时的嫉妒和不甘,恼恨她特别待遇。不仅如此,现在大家都觉得,这样的阿瑶还来青林书院,那她肯定是个特别尊师重教、谦逊善良的人。

“阿瑶可比阿慈强多了。”